3.2 Linux系统中的进程控制块

操作系统为了对进程管理,就必须对每个进程在其生命周期内涉及的所有事情进行全面的描述。例如,进程当前处于什么状态,它的优先级是什么,它是正在CPU上运行还是因某些事件而被阻塞,给它分配了什么样的地址空间,允许它访问哪个文件等等。所有这些信息在内核中用一个结构体来描述——Linux中把对进程的描述结构叫做task_struct:

struct task_struct {

传统上,这样的数据结构被叫做进程控制块PCB(process control blaock)。Linux中PCB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结构体,我们将它的所有域按其功能可分为一下几类:

(1) 状态信息-描述进程动态的变化,如就绪态,等待态,僵死态等。

(2) 链接信息-描述进程的亲属关系,如祖父进程,父进程,养父进程,子进程,兄进程,孙进程等。

(3) 各种标识符-用简单数字对进程进行标识,如进程标识符,用户标识符等

(4) 进程间通信信息-描述多个进程在同一任务上协作工作,如管道,消息队列,共享内存,套接字等

(5) 时间和定时器信息-描述进程在生存周期内使用CPU时间的统计、计费等信息等。

(6) 调度信息-描述进程优先级、调度策略等信息,如静态优先级,动态优先级,时间片轮转、高优先级优先以及多级反馈队列等调度策略。

(7) 文件系统信息-对进程使用文件情况进行记录,如文件描述符,系统打开文件表,用户打开文件表等。

(8) 虚拟内存信息-描述每个进程拥有的地址空间,也就是进程编译连接后形成的空间。

(9) 处理器环境信息-描述进程的执行环境(处理器的各种寄存器及堆栈等),这是体现进程动态变化最主要的场景。

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,系统(也就是内核)总是通过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的,也就是说,系统是根据进程的PCB而不是别的什么而感知进程的存在的。例如,当内核要调度某进程执行时,要从该进程的PCB中查出其运行状态和优先级;在某进程被选中投入运行时,要从其PCB中取出其处理机环境信息,恢复其运行现场;进程在执行过程中,当需要和与之合作的进程实现同步、通信或访问文件时,也要访问PCB。当进程因某种原因而暂停执行时,又需将其断点的处理机环境保存在PCB中。所以说,PCB是进程存在和运行的唯一标志。

当系统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时,就为它建立一个PCB;进程结束时又收回其PCB,进程随之也消亡。PCB是内核中被频繁读写的数据结构,故应常驻内存。

进程的另外一个名字是任务(task)。Linux内核通常把进程也叫任务,在本书中我们交替使用这两个术语。另外,在Linux内核中,对进程和线程也不做明显的区别,也就是说,进程和线程的实现采取了同样的方式。

下面主要讨论PCB中进程的状态、标识符和进程间的父/子关系。

3.2.1 进程状态

从操作系统的原理知道,进程一般有三种基本状态-执行,就绪和等待态,但是在具体操作系统的实现中,设计者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状态。在Linux的设计中,考虑到任一时刻在CPU上运行的进程最多只有一个,而准备运行的进程可能有若干个,为了管理上的方便,把就绪态和运行态合并为一个状态叫就绪态,这样系统把处于就绪态的进程放在一个队列中,调度程序从这个队列中选中一个进程投入运行。而等待态又被划分为两种,除此之外,还有暂停状态和僵死状态,这几个主要状态描述如下:

就绪态(TASK_RUNNING):正在运行或准备运行,处于这个状态的所有进程组成就绪队列。

睡眠(或等待)态:分为浅度睡眠态和深度睡眠态

浅度睡眠态(TASK_INTERRUPTIBLE):进程正在睡眠(被阻塞),等待资源有效时被唤醒,不仅如此,也可以由其他进程通过信号 或时钟中断唤醒。

深度睡眠态(TASK_UNINTERRUPTIBLE): 与前一个状态类似,但其它进程发来的信号和时钟中断并不能打断它的熟睡。

暂停状态(TASK_STOPPED):进程暂停执行,比如,当进程接收到如下信号后,进入暂停状态:

SIGSTOP-停止进程执行

SIGTSTP-从终端发来信号停止进程

SIGTTIN-来自键盘的中断

SIGTTOU-后台进程请求输出

僵死状态(TASK_ZOMBIE):进程执行结束但尚未消亡的一种状态。此时,进程已经结束且释放大部分资源,但尚未释放其PCB。

图3.5 给出Linux进程状态的转换及其所调用的内核函数。

如图所示,通过fork()创建的进程处于就绪状态,其PCB进入就绪队列。如果调度程序schedule()运行,则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进程投入运行而占有CPU。在进程执行的过程中,因为输入输出等原因调用interruptible_sleep_on()或者sleep_on(),则进程进入浅度睡眠或者深度睡眠。因为进程进入睡眠状态放弃CPU,因此也调用了调度程序schedule()重新从就绪队列中调用一个进程运行。以此类推,读者可以自己理解图中调用其他函数的意义。

在taks_struct结构中(定义于shed.h),状态域定义为:

Struct tast_struct{
   volatile long state;    /* -1 unrunnable, 0 runnable, >0 stopped */
…
 }

其中volatile是一种类型修饰符,它告诉编译程序不必优化,从内存读取数据而不是寄存器,以确保状态的变化能及时地反映出来。

对每个具体的状态赋予一个常量,有些状态是在新的内核中增加的:

#define TASK_RUNNING        0
#define TASK_INTERRUPTIBLE    1
#define TASK_UNINTERRUPTIBLE    2
#define __TASK_STOPPED        4
#define __TASK_TRACED        8/* 由调试程序暂停进程的执行 */
/* in tsk->exit_state */
#define EXIT_ZOMBIE        16
#define EXIT_DEAD        32 /*最终状态,进程将被彻底删除,但需要父进程来回收*/
/* in tsk->state again */
#define TASK_DEAD        64  /*与EXIT_DEAD类似,但不需要父进程回收*/
#define TASK_WAKEKILL        128/*接收到致命信号时唤醒进程,即使深度睡眠*/

也可以使用ps命令查看进程的状态

3.2.2 进程标识符

每个进程有进程标识符、用户标识符、组标识符。

不管对内核还是普通用户来说,怎么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识别不同的进程呢?这就引入了进程标识符(PID),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,内核通过这个标识符来识别不同的进程,同时,进程标识符PID也是内核提供给用户程序的接口,用户程序通过PID对进程发号施令。PID是32位的无符号整数,它被顺序编号:新创建进程的PID通常是前一个进程的PID加1。在Linux上允许的最大PID号是由变量pid_max来指定,可以在内核编译的配置界面里配置0x1000和0x8000两种值,即在4096以内或是32768以内。当内核在系统中创建进程的PID大于这个值时,就必须重新开始使用已闲置的PID号。

#define PID_MAX_DEFAULT (CONFIG_BASE_SMALL ? 0x1000 : 0x8000)
int pid_max = PID_MAX_DEFAULT;

这个最大值很重要,因为它实际上就是系统中允许同时存在的进程的最大数目。尽管最大值对于一般的桌面系统足够用了,但是大型服务器可能需要更多进程。这个值越小,转一圈就越快。如果确实需要的话,可以不考虑与老式系统的兼容,由系统管理员通过修改/proc/sys/kernel/pid_max来提高上限。可以通过cat命令查看系统pid_max的值。

$ cat /proc/sys/kernel/pid_max 
$32768

另外,每个进程都属于某个用户组。task_struct结构中定义有用户标识符UID(User Identifier)和组标识符GID(Group Identifier)。它们同样是简单的数字,这两种标识符用于系统的安全控制。系统通过这两种标识符控制进程对系统中文件和设备的访问。

3.2.3进程之间的亲属关系

系统创建的进程具有父/子关系。因为一个进程能创建几个子进程,而子进程之间有兄弟关系。在PCB中引入几个域来表示这些关系。如前说述,进程1(init)是所有进程的祖先,系统中的进程形成一颗进程树。为了描述进程之间的父/子及兄弟关系,在进程的PCB中就要引入几个域。假设P表示一个进程,首先要有一个域描述它的父进程(parent);其次,有一个域描述P的子进程,因为子进程不止一个,因此让这个域指向年龄最小的子进程(child);最后,P可能有兄弟,于是用一个域描述P的长兄进程(old sibling),一个域描述P的弟进程(younger sibling)

上面通过对进程状态、标识符及亲属关系的描述,我们可以把这些域描述如下:

struct task_struct{
   volatile long state;   /*进程状态*/
   int pid,uid,gid; /*一些标识符*/
   struct task_struct *real_parent; /* 真正创建当前进程的进程,相当于亲生父亲*/
   struct task_struct *parent; /* 相当于养父*/
   struct list_head children;    /* 子进程链表 */
   struct list_head sibling;    /* 兄弟进程链表 */
   struct task_struct *group_leader;    /* 线程组的头进程 */
   …
   }

这里说明一点是,一个进程可能有两个父亲,一个为亲生父亲,一个为养父。因为父进程有可能在子进程之前销毁,就得给子进程重新找个养父,但大多数情况下,生父和养父是相同的,如图3.6

3.2.4进程控制块的存放

当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时,内核首先要为其分配一个PCB(task_struct结构)。那么,这个PCB存放在何处?怎样找到PCB?

每当进程从用户态进入内核态后都要使用栈,这个栈叫做进程的内核栈。当进程一进入内核态,CPU就自动设置该进程的内核栈,这个栈位于内核的数据段。为了节省空间,Linux把内核栈和一个紧挨近PCB的小数据结构thread_info放在一起,占用8KB的内存区,如图3.7所示:

在Intel系统中,栈起始于末端,并朝这个内存区开始的方向增长。从用户态刚切换到内核态以后,进程的内核栈总是空的,因此,堆栈寄存器esp直接指向这个内存区的顶端。 在图3.7中,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后,只要把数据写进栈中,堆栈寄存器的值就超箭头方向递减,p表示thread_info的起始地址。而task是thread_info的第一个数据项,所以只要找到thread_info就很容易找到当前运行的task_struct了。

C语言使用下列的联合结构表示这样一个混合结构:

union thread_union {
    struct thread_info thread_info;
    unsigned long stack[THREAD_SIZE/sizeof(long)];/*大小一般是8KB,但也可以配置为4KB。本书以8KB叙述。*/
};

从这个结构可以看出,内核栈占8KB的内存区。实际上,进程的PCB所占的内存是由内核动态分配的,更确切地说,内核根本不给PCB分配内存,而仅仅给内核栈分配8K的内存,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让给PCB使用。

在x86上,其中 thread_info结构在文件中定义如下:

struct thread_info{
   struct task_sturct  *task;
 struct exec_domain  *exec_domain;
   …
};

thread_info结构并不代表线程相关信息,而是和硬件关系更紧密的一些数据。thread_info 和task_struct结构中都有一个域指向对方,因此是一一对应的关系。之所以定义一个thread_info结构,原因之一可能是,进程控制块的所有成员中最被频繁引用的是thread_info。另一个原因可能是,随着Linux版本的变化,进程控制块的内容越来越多,所需空间越来越大,这样就使得留给内核堆栈的空间变小,因此把部分进程控制块的内容移出这个空间,只保留访问频繁的thread_info。

3.2.5 当前进程

从效率的观点来看,刚才所讲的thread_info结构与内核态堆栈放在一起的最大好处是,内核很容易从esp寄存器的值获得当前在CPU上正在运行的thread_info结构的地址。事实上,如果thread_union 结构长度是8K,则内核屏蔽掉esp的低13位有效位就可以获得thread_info结构的基地址;这由 current_thread_info( )函数来完成,它产生如下一些汇编指令:

movl $0xffffe000, %ecx 
andl %esp, %ecx 
movl %ecx, p 

这三条指令执行以后, p就指向进程的thread_info结构的指针。

进程最常用的是其task_struct结构的地址而不是thread_info结构的地址,为了获得当前在CPU上运行进程的PCB指针,内核要调用current宏,该宏本质上等价于current_thread_info()->task

可以把current作为全局变量来使用,例如,current->pid返回当前正在执行的进程的标识符。对于当前进程,可以通过下面的代码获得其父进程的PCB

struct task_struct *my_parent=current->parent;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